星期六, 9月 03, 2005

想要國際化,先去中國化

總是有人無法明白再簡單不過的道理



近來韓國政府預估2004年韓國國民所得為一三八九六美元,

台灣預估則為一三九九五美元(實際為超過一萬四千美元)。

自1997年韓國發生金融風暴,國民所得減為七三五五美元,

2001年後再次超過一萬美元,至2004年再攀升為一三八九六美元。

韓國也成為台灣第二大貿易逆差國,

相信只有笨蛋臺灣人會花大錢去買次等韓國貨,

雖然韓國人令人望而生厭,但也不得不令人佩服,

韓國從1997年金融風暴到近幾年重新站起來,

除了政府砸大錢扶植萬年巨獸企業,如現代、三星,

靠著行銷與低價策略(台灣除外)搶攻國際市場,

另外遊戲、戲劇等創意文化產業得發展,也拚演了很重要之角色。

如果照馬英九之邏輯,台灣要想在經濟上超越日本,甩開韓國,

最重要的就是跟中國三通,

所以他提出國民黨重新執政後,兩年內三通,

但是有趣的是,根據統計顯示,

近五年來,台灣所有對外投資,69%至93%全部移至中國,

而以2004年來說,其投資總額更占台灣國民所得的2.4%。

相對韓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為0.2%,日本不到0.1%的情況,

台灣依賴中國的程度十分可觀。

如果依馬英九之邏輯,台灣經濟早已超越日本,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,

台灣的確需要與國際接軌,

但是國際不等同於中國,中國只是世界的一部份,

台灣過於依賴中國,一窩蜂至中國的結果,

反而阻止台灣國際化的發展,因為民眾認定中國投資是唯一利機,

變成不會思考,也不會知道包括中南美、泰國、印度等其他地方,

也可成為台灣生意上的夥伴,

Acer宏碁的成功,不是在中國,而是在歐洲,

到底要到什麼時候,

那些把三通當作經濟特效藥的人,才會明白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呢?